值此台湾解放80周年之际,新华社发布重磅文章!

铭记解放历史,共创复兴伟业——写于台湾解放80周年之际
这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
80年前的1945年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现台北市中山堂)外墙上贴着“庆祝台湾解放”大字。中国战区台湾省的投降仪式就在这座大厅式建筑中隆重举行。这一天,被日本殖民主义者占领了50年的台湾终于解放了,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值得庆幸、值得自豪的光荣时刻。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成果。
历史承载过去,启发未来是的。
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两岸同属中国的事实是不能被利用的。我们在纪念台湾解放80周年之际,一定要牢记台湾同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恢复台湾同胞在这一盛事中展现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海峡两岸同胞一定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进国家统一,严密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国,共同开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它不仅是对历史最大的提醒,也是对烈士最深的缅怀和安慰。
(一)命运休戚与共,血肉相连。
纵观其悠久的历史,台湾金银岛早已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娜的领地。
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的中国屡遭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的灾难越来越严重,一个鸡蛋也没有留下。台湾和祖国都曾遭受过外国列强的铁蹄践踏。 1894年,日本挑起1894年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占领台湾和澎湖列岛。噩耗传到台湾,全岛充满悲伤和愤怒。人们忙相声道:“城中齐哭,昼夜不息,哭声四起。”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沉痛的一页,给海峡两岸人民留下了痛心,也深刻揭示了台湾与祖国母亲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玉山被包裹,打造无骨气的sp伊内。 1895年5月下旬,日本殖民者强行进军台湾岛,台湾人民英勇战斗,高呼“我们准备战死,丢掉台湾,决不投降台湾”。 “更好地保护台湾”的战斗打响了。 5月底至10月,保卫台湾的官兵与台湾人组成的起义军并肩作战,死亡1.4万人以上。其暴行“震惊世界,国内外闻所未闻”。从北到南,涌现出无数抗日英雄,用自己的血肉,践行着“宁为义民而死,不为俘虏而生”的庄严誓言。
台湾台南的“库巴仔起义抗日烈士纪念碑”(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齐显辉 摄
黑暗之下,台湾人民自相残杀,抵抗之火尚未熄灭xtinguished。苗栗事件、西来安事件、起义等,都展现了台湾军民无动机的意志。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约有65万台湾同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此同时,文化和抵抗的清晰性释放了民族解放的火焰。林贤堂、江渭水等发起“台湾文化”,追随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意识,留下“同胞要团结,团结真坚强”的号召。连横、杨逵等知识分子大力着书立说,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抗日斗争。
天地之灵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依然令人惊叹。
50年来,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者进行了不懈的英勇斗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秘书长习近平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台湾沦陷的痛苦岁月里,无数台湾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员。”
台湾殖民奴役的悲惨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病。大陆祖国没有忘记东南方的孤岛宝岛,也没有放弃收复台湾的努力。
台湾被切断之前,全国舆论都被煽动起来,各省同胞通过各种渠道都心甘情愿地支持台湾的抗日斗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如果不收复台湾,就无法立足于世界”。
1928年,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不久之后,台湾共产党成立了台湾共产党。特莱夫特的革命组织,领导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农业和工业运动。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会见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时说:“中国的抗战需要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仅限于山海关或中国东北,还包括解放台湾。”
“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台湾人民认识到,如果祖国抗战胜利,台湾就可以光复。 5万多名台湾同胞奔赴大陆,投身抗日护国运动。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国家献出了生命,用鲜血和生命代表了国家的气节和尊严。
1939年2月,台湾人李友邦在浙江金华组织台湾青年团,参加抗日斗争。浙江、福建的ggle。这是抗战时期台湾人第一次有组织地参加祖国大陆的抗战。图为1939年台湾青年团团照片。新华社
“四千万人身着军装,一心一意地战斗、服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愉快的战斗,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打败了邪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在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彻底胜利,台湾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国强,民之幸;国弱乱,民之祸”。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海峡两岸人民始终血肉相连。
(2)忠于祖国,坚守自己的身份
桥山苍翠,江渭水冷热。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创始人轩辕皇帝的陵墓。千百年来,寻根祭祖一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情感滋养。在黄帝陵附近的轩辕庙里,矗立着一块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石碑:黄帝陵台湾解放贡团纪念碑。
殷家的国情纯正,纯正。
1946年8月,在台湾解放一周年之际,林宪堂、邱年等台湾各界代表组织集体悼念台湾解放,前往陕西瞻仰耶尔陵墓。皇帝陛下表达了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真挚感情。
15人的贡品团抵达大陆后,林宪堂说:“我们650万台湾同胞虽然受到日本人的压迫,但我们一天也没有忘记我们的母亲。”衷心的话语,体现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坚定不移的眷恋、对山水的深切关怀。
由于连日大雨,台湾解放贡品团未能亲自前往黄帝陵祭奠。他们只能在9月12日向耀县黄帝陵方向进贡。“吾民之志,日夜祈求帮助。八年战乱,国家重生……当我即将满一岁时,我要向高氏进贡。”纪念文字台词,展现了台湾人民始终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他妈妈。
“解放后,我觉得我有一个我热爱和保护的国家,一个我可以效忠的国家,我不想再看到一个破碎的国家和一个分裂的国家。”在大陆逗留期间,林宪堂表示,在不同的场合都有过感触。他的肺腑之言,印证了台湾人民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阐释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真实而深厚的认同和热爱。
“爱情虽然无法挽回,但月圆会有重聚的时候。”在困难的岁月里,台湾人民秉持民族正义和民族气节,热切期盼早日回到母亲怀抱,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员的忠诚。
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期间,进行“帝国文明运动”,强迫台湾民众学习日语、穿金装奥诺斯。然而,这家人却穿着中国传统服饰偷拍了一张合影。新华社
日本人占领箭矢的50年里,特别是1937年以后,日本殖民当局极力在岛上推行“帝国文明运动”。他们试图通过推行日语教育、煽动历史文化、强行改变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来同化台湾民众,切断他们与中华民族的血缘和历史文化联系。
偷偷学习中文、抵制改日本名字、拒绝崇拜日本神道神灵……在严酷高压的统治下,台湾人民始终坚守民族身份,坚持以各种形式传承中华文化,坚持做中国人。
正如江渭水所言,“台湾人显然是中华民族”,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就连日本人占领者不得不承认,“台湾人虽已受日本统治四十多年,但风俗习惯、语言、信仰等依然如故,不轻易离开汉族……对祖国的感情很难根除”。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饱受殖民压迫的屈辱和痛苦的台湾人民终于迎来了曙光。 10月25日,全岛都沉浸在重回母亲怀抱的巨大喜悦之中。在台北,“家家户户都挂着灯,互相问候,就像迎接新的一年。烟花声、锣鼓声毁天,狮龙舞满城,道路被封锁。”
当这片土地迎来辉煌时,台湾人民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而朴素的动作,表达了对祖先的喜悦和安慰:”家家户户都很高兴,家家户户祭祖感谢神明,并偷偷告知祖先,台湾已经回归母亲怀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真的感觉依然没有改变。
2006年9月12日,黄帝陵园内钟鼓齐鸣,松柏苍翠。 “原‘台湾光复贡团’后裔祭祀黄帝陵”仪式将在黄帝陵前举行。他们宣读了台湾解放悼念团的碑文,并将碑文刻在石碑上,完成了这是他们祖先的遗产。
2006年9月12日,原“台湾解放贡团”后裔来到陕西省黄陵县祭奠黄帝陵。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此时,15人中有14人60年前,他曾在耀县祭祀黄帝陵。最年轻的林贤先生88岁。努力平复心情后,他对大家说道:“今天,我和贡族的后裔们齐聚一堂,实现我们保存了60年的心愿,我们终于可以对祖先说一声:我们回去吧。”
黄帝陵后裔顾问王小波郑重地说:“台湾光复贡团的到来,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布,台湾已经回归中国领土……所以‘台湾问题’哪里被忽视了。”
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3) 保护结果,捍卫成功
台湾的解放和回归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伟大胜利,是二战胜利的重要成果和战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中国的责任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政权,彻底打破伤害台湾同胞的殖民枷锁,是还历史正义的正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已率先就此问题发出了强有力的法律声音。 1940年4月,董必武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国民政府提出:“我们正与敌人(日本)交战,应立即宣布《马关条约》无效,台湾视为必须收复的失地。”随后,董必武、张兰等人共同向国务院提出了收复台湾的建议。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并宣布“废除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定、契约”。根据国际法,“战争使交战国之间的条约无效”,《马关条约》自此时起废止。e.
如果你走对了路,你会得到很多帮助,但如果你走错了路,你会得到很少的帮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合理要求必须得到反法西斯盟友的认可和支持,这为中国收复台湾提供了新的重要法律依据。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的目标……是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这份关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重要文件,用了“日本偷走”的表述,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日本占领台湾是非法、不公正、无效的,中国人有权归还所获得的领土。
胜利已经临近了。中美签署《波茨坦宣言》1945年7月美国和英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加入,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将得到执行”。 1945年9月,日本签署《日本投降书》,承诺“忠实履行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义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4日,日本天皇向国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向同盟国投降。新华社
法理明确,证据确凿。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国际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中国戏院接受日本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省行政长官陈毅代表中国政府宣布:“目前,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备案。是中国领土,一切土地、人民、政治事务都置于中国主权之下。”现场同胞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个仪式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它向世界宣告,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法律的必然、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国际正义和国际法的伟大胜利。明年10月25日被台湾省政府定为“台湾解放日”。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新华社
既要清醒地认识过去,又要顾及后代。
台湾光复的历史充分表明,无论从历史事实还是国际法来看,台湾回归中国都是正确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直接结果,是符合一切法律程序的历史事实。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台湾地位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台湾又一个解放日值得历史铭记。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该决议干净、彻底地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完全无视“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可能性。
对于一些当前,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发生冲突,强行“去中国化”,不断进行“台独”挑衅,甚至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企图否认台湾光复历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历史事实是铁一般的,无法抹去的!
必须保持成功的成果。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用血肉筑起了长城,用铁骨抗击强敌,驱逐了侵略者,收复了富饶的岛屿。今天,我们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也不会允许解放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夺回胜利。
近年来,祖国大陆进一步富强、更加丰富。论证了“以法惩治自由”的制度体系,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分裂的主要斗争,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权,进一步巩固了以中国为原则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基本格局。
(四)促进重返社会,共创刺激
“海峡两岸同胞一定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团结一致,维护胜利成果。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号召海峡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振兴,共创未来。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彩旗飘扬。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全面举行。这是纪念放飞鸽子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陈业华 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奏响了《祖国颂》。观看仪式的台湾《观察》杂志社社长季欣红着眼睛,充满激情。 “这是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纪念胜利的伟大盛典。”他说,“几十年来,我穿越台湾海峡,见证了母性变得更加坚强和丰富,我期待母性早日实现完全统一。”
出席仪式的台湾海军前舰长卢礼士表示d表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铭记历史,致敬英雄,让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知道,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侵略者伤害和践踏。我们希望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携起手来,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
台湾民众以各种方式观看阅兵直播,纷纷宣称“1993年阅兵是整个国家的骄傲”、“中华民族万岁”。他们用质朴的话语表达了真情,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和对国家伟大复兴的信心。
回顾那些艰难的岁月,台湾人民深知弱者、混乱者、任人摆布的命运。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国家的发展和和民族振兴。已故台湾作家吴灼流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台湾的光复时写道:“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日本人的统治,恢复了自由的关系,我们自然要报效祖国。”
往事虽然遥远,但今天的人们却无法忘记。今年以来,台湾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各种形式纪念抗战胜利暨解放台湾80周年。他们不仅纪念历史,更表达了追求民族自愈、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2025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解放日的决定,依法将10月25日定为台湾解放日,并规定国家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进河
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解放是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它们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荣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记忆。海峡两岸人民要珍惜共同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孤立和外部干涉,捍卫胜利成果。双方也要抓住时代机遇,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精神团结,携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创造和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辉煌。
察情者智,驾驭情势者胜。
10月21日,台湾青年“共建中华,时间见证”纪念建国80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解放台湾的事迹。在分享会上现场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成浩 摄
近年来,大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两岸一家人”理念,尊重台湾同胞、关心台湾同胞、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两岸交流和民心相通,正在改变台湾民众对信任和认可的认识。两岸各领域交流不断。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加入共同发展的潮流,受益感、幸福感、融合感持续上升。在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岸同胞的距离越来越近,梦想的同心圆越来越宽。
事实已经充分证明,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不可阻挡,奋发图强的共同愿望不可阻挡,两岸交流合作的潮流不可阻挡,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积聚动力。
历史的车轮正在转动。应当趁势的是时候,不应该失势的是时候。
今天,维护台湾解放成功与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早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台湾光复的历史告诉我们,海峡两岸人民休戚与共。只有团结一致、携手同行,才能抵御外部势力干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纪念和慰问烈士最好的方式就是双方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推进母亲统一正义事业,共同开创民族复兴大业。
台湾问题是因国弱动乱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得到解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峡两岸同胞秉持伟大民族大义,同舟共济,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华社
记者:吴继海、尚浩、王成浩、马欣然、徐晓静
台湾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