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带来“看得见”的幸福 北京发布“十四五”生态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李波)美丽的夕阳充斥社交媒体,京津冀标志性建筑被拍到,丹顶鹤、鸨等野生动物从“稀罕”变成“常客”,蓝天碧水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共同特征”……北京的生态环境往往是“小福气”。 在10月15日高质量完成首都“十四五”规划“美丽北京”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田介绍,北京认真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统筹推进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扩大绿地、促增长。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发展“黄金含量”显着以生态“绿色内容”增强内涵,交出耀眼的生态答卷。 空气质量稳定达标,“蓝天白云”续写北京奇迹。北京PM2.5连续四年逐步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PM2.5浓度再下降20%。 2024年PM2.5年平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 2020年推出“30+”较低浓度水平后,四年内下降了19.7%。 “好日子”的数量是近年来最多的。到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将达到290天,这是近10个月以来的“好日子”。 “糟糕天数”数量创历史最低,重度肮脏天数仅剩个位数。 2024年将有2天,比2020年减少8天。北京空气污染治理成果被誉为全国第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北京奇迹”。 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碧水绿岸”增添了城市活力。 2024年,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II类;全市Ⅰ~Ⅲ类水质河流长度占比87.2%,比2020年提高23.4个百分点,增加730公里。陈田说,凉水河、亮马河等平原河流经常出现蜉蝣、石蝇、石蚕等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种,表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鸟语花香”,生态环境稳定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到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达到71.4,生态环境质量达到生态环境条件优越,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高。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北京2020年至2024年共记录了不同物种7121种,公园总数达到110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增加。 随着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市碳排放、能源消耗、万元GDP水耗保持全省最好水平。能量具有更高的质量。北京是北方最早解决燃煤污染问题的城市。外部绿色电力大幅增长。化石能源消耗进一步减少。正在从清洁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该行业正在变得更加绿色。北京累计建立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绿色”企业比例超过30%。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千亿,新生产力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交通更加干净。北京新能源汽车及“国五标准”及以上汽车占比超过80%。新能源汽车综合推广量达到120万辆。建筑物低碳。北京统筹城市更新、旧住区改造、既有公共建筑改造等,进一步降低建筑领域能耗。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的80%以上。碳市场更加完善,北京高标准建成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北京地方试点碳市场已连续12年平稳运行,覆盖单位近1300家,累计交易量超过6200万吨,交易金额超过35亿元。北京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随着汽车电动化、绿色应用发电等措施的实施,累计超额碳配额超过40万吨。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北京“0.1微克”行动深入到问题所在,对汽车制造、印刷、家具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深度整治。 “一厂一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减排;累计淘汰机动车近300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转化率提高至40%。北京推广基础气膜等密闭建筑新技术,显着减少扬尘、噪声污染,确保企业建设与居民生活平衡。 在打好否认净水攻坚战方面,北京深入推进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开发了覆盖425条河流的排污口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的全流程管理。 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北京全力保障地球环境安全,确保市民“吃得安心、住得安心”。原东方化工厂改造成“城市绿肺”,首钢老工业区改造成奥运场馆。 在发展区域“大生态”合作格局方面,2021年京津冀三个地区PM2.5年均浓度均首次进入“30+”阶段。 2024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60%以上,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他同时。此外,上下游联动治理,左右岸协同,全面淘汰国控断面及以下五类。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